不少中国富豪越洋到法国波尔多收购酒庄,相信是基于这个产酒区的大名,而没有考虑过成本效益。葡萄酒不是一门可以在短期回本的生意,况且,除了市面上一些不寻常的炒卖活动,普遍葡萄酒均出现了价格下滑的趋势,如果不够精打细算,赚钱是天方夜谭。
放眼千年 落户新西兰
Terry Peabody是位精明的美国商人,当他决定进入葡萄酒生产行业,不但设定了一个一千年为期限的家族计划,尝试向欧洲承传多个世代的酒庄借镜,不容许转售,还走遍了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物色一个既理想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新西兰。
毫无疑问,新西兰是近年众多产酒国之中发展得最快的一个,由五十年前在葡萄酒世界寂寂无名到今天挤身全球十大葡萄酒出口国,这个面积只有法国三分一的小国,显然拥有强劲竞争力。问题是新世兰以Sauvignon Blanc(长相思)及Pinot Noir(黑皮诺)葡萄酒见称,风格偏向轻柔,跟美国人嗜爱刚强的口味不同。于是他向Steve Smith问路,这位葡萄酒大师被英国杂志《Decanter》选为「葡萄酒世界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他建议将酒庄兴建在北岛的Hawke’s Bay,因为根据他经年累月的分析,当地的Gimblett Gravels是最适合种植法国波尔多葡萄品种的地方。
1997年,Terry Peabody在Steve Smith的协助下,于Te Mata山脚兴建了Craggy Range酒庄。Te Mata在当地又叫「睡巨人」,传说当地由一位毛利族酋长管治,有个名为Te Mata的巨人为了抢夺宝地,不断向他开战,直至一天巨人遇上酋长的女儿,被她的美艳迷倒,决定赢得美人归。她为了令他知难而退,提出了诸多要求,但巨人一一做到了,最后她要求他在山的另外一边吃出一条路。巨人不假思索就开始沿路在吃石头,可是他在中途哽咽而死,化成巨型山脉。这个传说可能是个悲剧,却也同时反映出真爱比一切更重要。
两位千金
Craggy Range在冷气候的新西兰酿造波尔多风格葡萄酒,也是真爱大考验,但酒庄排除万难,引进单一葡萄园概念,并购置最新酿酒器材,专注打造一款足以跟法国波尔多列级酒庄一较高下的红酒,结果,Sophia诞生了。然后,酒庄又决定以法国Rhone Valley为假想敌,酿造另一款以Syrah(设拉子)为主打的葡萄酒,Le Sol亦应运而生。
我去到Craggy Range酒庄,当然不会错过这两瓶早已成为新西兰经典的明星酒,Steve Smith细心讲解两位千金的身世,更不忘强调Gimblett Gravels跟新西兰其他产酒区风土特色的区别。现在酒庄的葡萄园已经扩展到Marlbourough、Martinborough和Central Otago,同时生产Riesling(雷司令)、Sauvignon Blanc、Chardonnay(霞多丽)和Pinot Noir等葡萄酒。
2012年,葡萄酒王国Compagnie Vinicole Baron Edmond de Rothschild的老板Benjamin de Rothschild男爵也将版图拓展到新西兰,成立了Rimapere酒庄。这集团是罗富齐家族分支,与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同样在产品印有家族的五枝箭标记。集团的箭头已经不再只向法国,先后向阿根廷、南非等发射。为了更快更有效掌握陌生地方的风土特色,他们会找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酒庄合作,Rimapere的合作伙伴,便是Craggy Range。
在茫茫酒海,能够受到消费者欢迎已经来之不易,如果同时获得业界认同,更是最大的成就。Craggy Range酒庄在短短时间成为了新西兰新标竿,反而全因一个具有远见的计划。
※注:小题及括号内之葡萄品种中文名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