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摄影的草根,笔者一直以来都跟名闻遐迩的徕卡M系列没有缘。其实单以机身而言,也不是买不起,但如果要多收藏几颗镜头,那就相当难以负担了。不过幸好,笔者吃的是媒体这行的饭,因此能够藉工作之机借来一台徕卡最新的M10-R,一窥徕卡M系列相机的独特魅力,是怎样掳获一代又一代摄影爱好者的心的。
以M10为基础的进化版本
徕卡M系列相机自从2006年的M8开始数码化以来,至今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和稳定,而这次试用的M10-R就如名字所示一样,是在M1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像素版本,其搭载的感光元件为最新研发,提供了超过4,000万像素的分辨率,跟M10的2,400万像素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像素的提升不单令细节表现更为优异,而且也提供了更多的裁剪空间。此外,具高对比还原的精密感光元件结构可以降低产生莫尔纹的风险,因此对于街拍或是风景摄影来说,M10-R都是一款十分适合的相机。
M10-R的ISO感光度范围为100-50000,最长曝光时间增加到了16分钟,这意味着在晚上或其他低光环境下,摄影师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将ISO提高进行手持拍摄,又或是搭配三脚架作长曝,使用上就更为灵活了。另外,M10-R配备了与徕卡M10-P相同的快门,其声音轻得对拍摄环境基本没有干扰之余,震动也十分轻微,如此一来拍下快门一刻的机身晃动也有所降低。
M10-R搭载了最新研发的感光元件,提供了超过4,000万像素的分辨率。
M10-R的机背设计十分简洁,左上角为光学取景器。
回归摄影本真的操作
如果读者本身是徕卡的粉丝,当然会很了解M系列的一切,不过也有不少像笔者那样以前未有机会拥有徕卡,但却想加入成为徕卡一族的摄影爱好者,或者真的会太不熟悉M系列。因此,笔者在这里也简单说一下M10-R和大家现在一般使用的单反和微反的不同之处吧。
首先,M10-R像所有的M系列相机一样,为一台旁轴相机。它与单反最大的不同是取景器看到的景像是独立的,并不是经镜头反映出来的影像,而该取景器一般位于相机的旁边位置,因此被称为旁轴相机。由于观景器中看到的影像是固定的,因此当相机装上不同焦距的镜头时,取景器上会显示出一个框框,让拍摄者大概了解镜头的取景范围。此外,M系列另一大特征就是从胶片到现在的数码年代,它的相机都是手动对焦的。旁轴相机对焦时可以有数种不同的方式,以徕卡M10-R来说,采用的是叠影:即是透过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将取景器内两个相同的影像完全重叠起来而成为一个。这样的对焦方式当然可能会不太准确,而且对笔者来说,M10-R那叠影的影像部份,面积实在有点太小,很多时都不能太确定是否已经完全重叠(对好焦)。幸好,M10-R是一台数码相机,因此摄影师可以通过背屏的锋值对焦功能来作出更准确的对焦。
身份象征的徕卡红点。
除图片所示的快门转盘,机顶的另一个转盘是左侧的ISO转盘。
一经习惯便不能自拔的趣味
说回一些试用的个人感觉。这次跟M10-R一起借来的是一枚Summilux-M 35 f/1.4 ASPH定焦镜头,在大光圈和小广角的视角下十分适合街拍。以35mm全片幅的摄影机而言,M10-R的大小算是颇为紧凑的,但因为使用了全金属机身,含电池的重量也有660克,所以拿在手上也是有点份量的。
实际使用上,笔者本身也仍拥有两台全手动的胶片相机,因此对手动对焦并不陌生,反而是如上所说,因为M10-R叠影的部分面积有点太小,所以有时候会并不太确定是否已经合焦。这时候,老派或简单一点的,可以使用镜头上的对焦尺作为辅助,不然的话打开背屏的锋值对焦功能就能够把问题解决。另外拍摄时,确实是有助减少机身晃动以至令成像变得模糊。
另外,因为笔者以前没有用过M系列相机,不知道只是M10-R,还是系列历来均有这情况,那就是M10-R的测光整体是有点曝光不足的倾向,不论是采用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还是多区测光也是一样,而这现象在逆光和晚间的场景尤为明显,这时候就需要摄影师自己以曝光补偿来调整了。
虽然试用M10-R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两天,但那种手动的,需要慢慢地,耐心地进行各式各样的调整的操作方式确是相当有趣味。至于徕卡拍出来的照片,跟以单反、微单,甚至是手机拍摄,经电脑算法得出的照片,其予人的感觉也是大相径庭,而这大概就是以前常听别人所说,徕卡的照片都有一种独特的、无以名状的“徕卡味”吧。
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