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外滩又一力作——
遇外滩第三家店|遇外滩SKYLINE位于上海北外滩来福士西塔56层。有别于前两家MEET THE BUND,新店英文名依地而生更新为SKYLINE。餐厅占地千平,距地面243米高度,云卷云舒近在咫尺,俯瞰浦江两岸迷人景致,将魔都天际线尽收眼底。
时间轴上的食物与空间向来“背道而驰”。好食物基于对鲜的追求,要求最短时间送达餐桌之上。然而好的空间,需要经历时间打磨,褪去浮华焕发质感。食物和空间的美好令人回味,成为流淌在时间记忆中的奇珍。
“露则浅而藏则深”,是遇外滩的文化内核以及阔远境界。锋芒毕露远不及藏于骨子里的内敛永恒。北外滩店的空间布局,一桌一椅、一画一器皆遵循此原则。于核心玄厅开辟展区,作为艺术展览;面朝浦江,留出天际一线的夕阳最佳观赏位。于此,物质可以为艺术让步。与窗外的车水繁华相比,宛如凌空之上的隐世之所。
艺廊
步入玄厅便见艺廊,这里将不定期举办艺术展。厅中央,一张产自1700年的瑞典桌案与一方经过手工淬炼的编织藏毯。福建艺术家陈吉树的「铁器」、青年艺术家林出的「漆器」,笸箩、碗、碟,用大漆临摹出旧时风采,以及主理人搜罗珍藏的「老物件」。一个循古,一个像今,延伸艺术两端的宽度,让现代与古朴共生。地面故作仿古工艺处理,皆因闽地旧时以石头铺地,使用百年后,肌理深浅凹凸不一,焕发迷人质感和光泽。
茶寮
来到茶竂,脚下的石踏是来自福建漳州地区的明代石台步。
作为空间的过渡,仿若是现代艺术和古老茶文化在时间长河里架起的桥梁。以外滩沿岸江景做配,沉浸式体验中国古老的茶文化。
窗边的白色陶罐出自日本顶尖手工匠人——内田钢一
背景看似黑色的墙体,实则是夏布做底,批老瓦灰,反复上生大漆,多次打磨以绽放出夏布、瓦灰和生漆交互的光彩。宣纸透过的灯光有着自然的温度,清澈的茶汤流淌进杯盏,热气氤氲中,穿梭千年的茶文化在现代林立的高楼里穿行不止。
北外滩新店再次升级茶单,由专业茶师团队出品,首推40款茶品。更有多款名家珍藏(88青饼、核心产区的岩茶、母树单丛、特等奖东方美人等)。选用不同茶品搭配八闽山海时物,借能厨巧匠合一席“餐茶食单”。用最质朴的茶汤讲述中国地域风味的多样性,真正和餐实现呼应余融合,五感之境,层层递进。拓宽茶与餐边界的同时,尽享岁岁朝朝之美。
中西交融
接待台顺滑流畅的红色背景是河泥矿物染的香云纱,与传统布作坊定制的拼接菱纹手织土布顺着纵横的纹路,依稀可以窥见老工匠传承下来的匠心。
大厅正中映入眼帘的画作来自深受中国书法影响的法国艺术家Fanienne Verdier(法比恩·维迪尔),她的作品融合东西方文化情结与艺术技法,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画作下方的长案是来自中国清早期的永春供案。
用餐大厅两张八角桌及两边客用餐桌,皆取形于民国时期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特性桌形。
与餐桌搭配的两款具有东方美学的椅子,一款是全球收集拍卖来的丹麦国宝巨匠Hans J Wegner(汉斯·瓦格纳)1944年以明代的圈椅做为设计原点的中国椅;另一款是借鉴丹麦设计师Ole Wanscher (欧雷·万施尔) 1949年设计的Arm Chai。
诗画江湖
移步9间包房,走廊墙壁以清代画作拼贴做成装饰,可谓一步一景一江湖。包房的名字“浅云、东曦、晴眉、缙云、夕晖、碧落、落霞、空青、云屯”,自古书析出,以天际景色衍生,将遇外滩所得的百米风光具象。包间内,墙壁上铺就的手工菱纹土布和战国石龟,映衬外滩璀璨夜景。其中4间包房配备茶台,可在餐前饮茶摆阵。两间包房联通,最大可容纳18个人同时就餐,两面窗景即可沉浸于夕阳余晖,亦可赏析东方明珠夜景之美。古今碰撞,美景在前,此刻即永恒。
北外滩店的餐食也将得以应时而更。包间启动管家服务,以全新预定配餐制运营。时令食材、餐桌私人订制,闽地经典滋味触手可及。与侍酒大师吕杨共同升级酒单,首推杯售酒,同时储备多款名酒,搭配闽菜之静谧与典雅。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凝聚于方寸餐桌,用食物织锦,贯通古今,通达四方。
天有时,地有气
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闽菜清丽淡雅,强调食材本味,又富于变化,皆因闽地宝物多。以现代高速的运输方式,将出海离山的鲜味急送至沪,又以精湛的料理技艺,从容探索出适合当地物产的烹饪方式。
遇外滩主理人吴嵘有着正统而扎实的闽菜功底,带领遇外滩连夺“米其林一星”“黑珍珠二钻”“亚洲50佳”的荣誉,展现正宗福建菜风姿。
行政总厨陈志评,师承吴嵘,由闽菜大师亲自教导,获得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年轻厨师奖。主厨团队皆为米其林星级标准,能厨巧匠方能融合美食文化。
合此四者,遇外滩(北外滩店)的餐食也得以应时而更,大堂菜单囊括闽菜经典及创新之味,包房以全新预定配餐制运营,时令食材、餐桌横货私人订制,闽地经典滋味触手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凝聚于方寸餐桌,用食物织锦,贯通古今,通达四方。
吉品鲍鱼燕窝佛跳墙
国宴名菜佛跳墙是闽菜当之无愧的状元之才。佛跳墙用料多,工序杂,囊括多种烹饪技法。新作在原有基础上以更为珍贵的南非吉品溏心鲍鱼入菜,鲜味更为醇厚。各原材料因分别炮制,而保持绝佳的口感,一盏完整官燕入馔,顺滑细腻。经典的佛跳墙樽形装置也迎新更新,盖儿似厦门鼓浪屿地标的八卦楼穹顶,以泉州非遗花灯为灵感所做的白瓷汤盏,也更为纤薄通透。
厦门红蟳蒸米糕
筵席不论大小,大菜红蟳蒸米糕必要亮相。闽南当地红蟳母蟹,壳坚硬而肉紧实,蟹黄满溢,是缓慢生长的标志。上桌以取材自八角楼的漆器盒相盛,挺括大气,吃的时候,将蟹肉拆入糯米饭中,最是美味。米以传统制法用小火生炒,粒粒分明,胶糯不软塌,葱油小火慢熬提味,红蟳拆骨去肉,拌入其中,蟹肉甜嫩出汁,膏鲜而不腥,土地与海洋风味的凝缩,丰腴而美好。盒盖上印有鼓浪屿与渡轮的风景,又埋了遇与祥云的巧思,整体体现吉祥好兆头之意。
原创葱头油肉汁焗荔浦芋头
红葱头,闽南特色农产之一,略带辛香,它在闽菜中是点睛之笔的存在。闽地用食用油驯化它的辛辣,激发葱香,一味葱头油足以使口味平缓的面线激荡出丰富的味觉层次。葱头油,万物可载,荔浦芋头挑口感细密的中段,浸入肉汁小火慢煨至酥化,葱头油如打通经脉的利器,穿行其间,让芋头鲜气翻涌,葱香四溢,入口酥化绵软,细腻的咸香融化在舌尖,在心头。也是遇外滩的招牌匠心之作。
鸡汤汆大漳港蚌
或与多烹制海鲜和传统食俗有关,闽菜尤重汤菜。汤菜多而考究,鸡汤氽海蚌即为其中清雅代表。“鸡汤”非单纯“鸡”汤,而是费工费时的“三茸汤”。老母鸡、土猪肉、牛肉按比例熬制,形近茶汤,色如琥珀,红亮颜色中无一丝油星,兼有厚重肉香。闽产大漳港蚌,肉质鲜嫩甘脆。滚烫鸡汤一汆,舌边微蜷,“清、淡、鲜、脆”逐一而显,鲜腴海产的出尘之味,令人无穷回味。
沙茶炒龙虾
《闽南地道风物》中记载,“沙茶非茶。原为东南亚小吃—烤肉串‘sate’,而闽南语化后的sate,成为沙茶。沙茶酱本非发酵产物,甜辣适中,层次丰富,既不会掩盖食材清淡本味,也不会失了自身特色。在以闽菜为主打的遇外滩,从海鲜到牛羊,一切皆可沙茶。澳龙细斩,鲜嫩虾肉外露,高温里滚一滚,表皮微蜷成卷,沙茶酱紧紧包裹,入口的微辣难抵细腻的甜香,和龙虾鲜嫩的汁水迅速化为一体,咸鲜纷涌而至,赏味才稍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