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这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在收复腾冲的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墓园入口的“国殇墓园”是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的手迹。
清明前夕,我带着一束鲜花,来到了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
墓园不大,内有一座高不过30米的小山丘。苍松翠柏之下,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从山顶的纪念塔延伸到山脚,泥土之下安葬着三千多位抗日将士的忠骨。上世纪40年代,这里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争,留下了这座撼人心魄的烈士陵园。一个个墓冢,一排排墓碑,一段段碑文,向我们讲述着一段遥远的、关于中国远征军荡气回肠的悲壮故事……
战争结后,李根源先生即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远征军阵亡将士。当时腾冲城内一片焦土,片瓦无存,国殇墓园就是在腾冲的废墟中建起来的。
国殇墓园的小团坡墓园,山顶上是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墓园以纪念塔为圆心向四周辐射,把坡体分为六等分,每个等分都代表一个师。他们生前来自四面八方,被授予不同的军衔,死后却被安葬在同一个地方。国殇墓园的忠烈祠 ,祠堂正门悬匾额“忠烈祠”是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
忠烈祠大厅正面为孙中山遗像及遗嘱,两侧墙上嵌有9618位阵亡将士题名碑石。上悬“河岳英灵”匾额是蒋中正的墨迹,走廊两侧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腾冲会战概要、告滇西父老书等碑文。祠内外立柱刻有国民党军政要员及远征军20集团军将领等人的题联、挽诗、悼祠。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国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几乎所有的港口和铁路都被日军控制。当时云南的滇缅公路是唯一可以获得国际援助的陆路运输线。1942年日军攻占了缅甸,随着英军败退,仰光沦陷,这条中国仅存的陆路补给线被迫中断,援助中国的物资,只能靠盟军的“驼峰航线”勉强维持。随后畹町失守、保山被炸,云南一下子从抗战的大后方变成了最前线。5月5日,中国军队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5天后位于西岸的腾冲城沦陷。从此中日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对峙。
1944年5月,为配合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第20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投入战斗。经过三个月的惨烈战斗,中国远征军终于兵临腾冲城下,试图攻下仅剩一千余名日军驻守的腾冲城。但用火山岩修筑的腾冲城墙象是披上了一层铠甲难以攻陷,远征军花了伤亡惨重的代价才攻入城内。日军在占领腾冲的两年里,在城内修筑了无数的战壕、地堡等防御工事。远征军进入腾冲城后,日军凭借优良的工事负隅顽抗,远征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盟军选择了近乎焦土毁城的战术方案,由美军派出的飞机在空中对腾冲城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远征军在地面使用火焰喷射器消灭躲藏在暗道碉堡里的日军,最后才以惨痛代价攻下了腾冲。此时,这座有500年历史的明代古城已成焦土废墟,片瓦无存!这场滇西反攻战,自远征军强渡怒江起,仰攻高黎贡山,血战斋公房,围攻腾冲城,腾冲街巷战,至收复腾冲止,历时127天。经历大小战斗40多次,击毙日军藏重康美大佐以下军官100多名,士兵6000多名。远征军伤亡军官1334名,士兵17275名。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于2011年9月建成。由画家杨恩田先生设计,由纪念广场和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构成。广场中心是四面铸铜雕塑,正面以中国远征军"芒友会师"为背景,背面是"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祭"祭文,两侧是镌刻中国远征军简介、战斗序列、主要战役、高级殉国将领等内容的20个侧碑。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收集了目前查证有姓名记录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共103141人,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腾冲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由囯民党元老、腾冲人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的四字, 塔碑上镌刻“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陆军上将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的字样。
整个小团坡以纪念塔为中心,呈辐射状地分布着72行3346块墓碑,布局成四大块八小块的扇形,寓意着长眠在这里的英烈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寸性奇将军墓。寸性奇(1895年-1941年5月13日),抗日名将,腾冲人 ,为陆军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1941年山西中条山战役中双腿被炸断,弹尽粮绝,自尽殉国。他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寸性奇追悼会上,蒋介石的挽联是: "百战功勋著河山,双忠大节壮中原" 。
战争结束后,当地的百姓把城内收集到的3346位将士的遗骸集体火化,一把骨灰装一个罐子,立一块墓碑,安葬在这个小山坡上,每一个墓碑上都写上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军街及职务,墓碑上这些名字并不与下面的骨灰完全对应。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远征军阵亡将士。1944年冬天,在印度华侨的援助下开始修建墓园。1945年7月7日,在七七卢沟桥事变8周年之际,墓园正式落成,李根源取《楚辞》的“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夕阳余晖下的国殇墓园格外宁静与祥和,小山丘的墓碑旁长出的小黄花随风摇曳。战地的黄花难说分外香,但弥漫在这片墓冢周围的空气,却是比其他地方的更让人凝重;腾冲的日落不算很壮丽,但映盖着这个城市天上的晚霞,一定比其他地方的更充满血红,更显得凄美…..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进入缅甸对日作战的部队,这是根据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编成的,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兵力共有9个师10万余人。
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国殇墓园东侧,纪念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展厅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方式,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这是滇西抗战纪念馆正门大厅的三尊巨大的雕像, 居中的是远征军士兵,左边是盟军士兵,右边是腾冲民众,分别象征着滇西抗战胜利的主力远征军、盟军的强大支援和民众后勤有力的保障这三股力量。
离开墓地,我心情沉重:曾经中国抗日远征军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被湮没歪曲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致墓园荒芜,海外英烈无法魂归故里,幸存的远征军老兵背负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所幸阴霾终于被拂去,历史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